在3月30日舉行的“江蘇城市建設與地質環境高層論壇”上,針對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地質環境問題,院士和地質環境專家們集中“會診”、共開“良方”。
忽視地質環境吃盡苦頭
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思敬說,江蘇城市化率每年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6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,而地質環境工作的進展還跟不上城市化的發展速度。目前江蘇沿海開發已上升為國家戰略,這意味著沿海城市的建設步伐將加速。面對新一輪沿海開發新形勢、新任務的要求,江蘇沿海地區陸域和海域的地質調查明顯不夠,有關地質資源與環境評估所需的信息也很不完整。城市建設中,如果“地下”工作出了問題,會對“地上”的建設造成災難。
“城市建設中的地質環境安全,涉及千家萬戶的財產和生命!蹦暇┐髮W地下空間與地質環境研究所所長李曉昭表示,一直以來,我國地質環境問題在城市建設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,長期大規模的城市開發和建設,使城市原生態地質環境遭受破壞,甚至誘發滑坡、地面塌陷、水土流失、海水入侵等各種地質災害。上海因地面沉降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89億元;天津大規模的城市建設造成了污水外溢、海河汛期排洪不暢等嚴重自然災害;西安無節制的地下水源開采使該地區沉降面積達158平方公里……就江蘇來說,有些城市也出現了地下水降落漏斗、管道斷裂、建筑物下沉等現象;一些地方由于水資源緊缺,還出現了城市及工業集中地爭相開采地下水的現象。
一次次教訓證明,系上地質環境保護的“安全帶”,已成為當前城市開發過程中刻不容緩的任務。
規劃和環保成了“兩張皮”
專家舉例說,上世紀70年代末,沿海某大型鋼鐵企業建設選址,沒有采納地質專家的建議。鋼廠用無數根地下鋼管樁托起了這家超大型鋼鐵企業,不僅花費巨額資金處理地基,還造成鋼廠建成后與這座城市爭水源。
專程來寧參加論壇的錢七虎院士表示:“由于地下工程的難拆除性,相關部門從一開始就應該統籌考慮,進行超前規劃。過去,在單個工程建設中,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往往受到重視,其出發點主要是保障工程建筑物的安全。但在一個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建設中,卻對地質環境問題缺乏全面、系統的考慮。眼下一些城市及工礦企業的布局和建設很多是各干各的,結果規劃建設和地質環境保護成了‘兩張皮’!
地質環境專家不能只當“陪襯”
專家們舉例說,北方某大城市為了美化環境,在市區移植大面積草坪,而草皮大多來自城郊。城區搞多大面積的草坪,城郊就挖掉同等面積富含有機質的表土,這不是在加劇城市周邊土地的沙化嗎?
華東工程物探公司博士程知言指出,城市規劃要充分考慮氣象、水文、土地利用、工農業配置等諸多因素,否則,就會出現生態環境惡化的“城市病”。他說,當前許多城市規劃建設通常由規劃、建設或是相關工業部門唱主角,環境地質專家提出的建議常常不得不讓位于所謂的經濟發展需要,從而導致大量的地質環境資料不能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得到利用。
專家們一致呼吁:城市規劃必須有環境地質方面的專家參與,地質專家不能在城市建設決策中充當“陪襯”,要積極參與其中。應由地質環境專家考慮城市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、整合以及盡可能創造和優化城市的人居環境,而不是由某個部門或單位只打自己的小算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