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7日,南京市莫愁湖環保協會開始對目前南京主城內唯一的濕地公園——七橋甕生態濕地公園進行生態調查。記者跟隊采訪,所見所聞令人喜憂參半。
七橋甕生態濕地公園位于外秦淮河與運糧河交匯處的三角洲地帶,占地約1000畝。作為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五大風貌段之一,南京將這里定位為生態濕地公園,遷移了片區內的居民,農田恢復為濕地,栽種大量陸生植物、水生植物和地被植物,2008年10月底建設完工。
但專家調查發現,城市廣場的建筑風格也被移植進濕地公園——硬質鋪裝,約1.6萬平方米,移栽植物種類與城市綠化雷同;園內水質富營養化,一些護堤為水泥鋪設,一河之隔有砂場、木材加工廠、卸貨碼頭。最令人感到突兀的要數一進東大門的一片區域,寵物樂園、寵物訓導中心、兒童游樂場、茶社連成一片,占地達60畝,全是人工草坪,各家在上面布置設施,提供收費服務。
“這是思路沒有統一的表現,我們認識到了濕地的生態功能,又把濕地公園等同于其他公園。”原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、莫愁湖環保協會理事長李耀東教授這樣評價,“把這些年經營風景區的那套模式搬到濕地公園是不合適的,夫子廟、濕地公園都算景區,但能一樣嗎?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%,卻為地球上20%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,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。濕地生態公園,應該考慮生態在先,再談公園。我們不能只顧那一片地的收益,不管濕地的生態價值;不能只顧當前獲利,不顧后人恢復的代價。”
有關專家介紹,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,這是目前各個城市濕地開發的通病。有的濕地變成砂場、貨場;有的濕地公園打算建大型游樂場;有的在濕地生態區里發展養殖業;有的搞人頭經濟,盡量多地吸引游客游玩;還有的倒騰起房地產。
李耀東教授說,“據資料顯示,長江南京段的濕地80%遭到破壞性開發,殘存的20%也正受到干擾,面對這樣的數據,我們不能再講‘保護影響發展’的怪論了,現在是開發過度,保護濕地應當放在第一位了,這事關我們未來的發展。”